煤炭產業明珠,稟賦非凡。陜煤化集團是陜西省*省屬煤炭開發平臺,承擔陜西省煤炭開發的主要工作,公司作為其煤炭主業上市平臺,煤炭業務營收占比高達96%,其銷售煤炭主要分為自產和買斷銷售集團產煤炭兩部分。自上市以來,公司經歷了煤炭產業的一度枯榮,在經歷了2010-2014 年的高速擴張滯后,隨即在2015-2019 年完成了產能結構的優化,使其煤炭生產成本或者噸煤營業成本極其靠近行業的*左端。在靜態資源稟賦上,公司已經有9 對合計7440 萬噸產能的煤礦達到一級安全標準,占總產能的75%,這些煤礦在核增、停復產、減產上享受著諸多政策傾斜。從動態上展望,府谷東勝煤田作為全國*后一片“甜點區”,探明儲量高達2300 億噸,按照年產30 億噸的開采速度可供生產200 年以上,處于陜西省境內的煤田難度質地顯著高于北部,作為省內煤炭開發主體,發展空間廣闊。
積極破除瓶頸,三重動力扮演增長新引擎。在發展方面,傳統能源板塊,公司受益于浩吉鐵路和靖神鐵路投運,預計3-5 年內,公司自產煤長協有望從30%提高至70%,對應地提高煤炭業務的盈利穩定性;同時,按照公司側重陜北礦區的發展規劃,集團將以榆神四期作為主陣地,爭取在區域內再建成一個千萬噸級礦井群,使集團煤炭產能在“十四五”末達到3 億噸,對應煤炭銷量復合增速可達11%,充分體現資源稟賦優勢;在新能源板塊,公司采用漸進式策略,截至7 月底持有隆基股份1.9 億股,按2021 年1 月21 日收盤價計算值214 億元。
極限價格已探明,2021 年價格中樞有望抬升。經過測算,我們認為2025 年以前,在動力2%的供給增速下,基本能維持供需平衡的格局,中樞價格平穩,決定煤價波動的核心因素為工業生產負荷,即工業產成品庫存周期,當前趨勢為被動去庫轉入主動補庫的階段,核心驅動為工業品普遍的低庫存+供應彈性有限+海內外需求共振復蘇。在過去的2020 年,秦皇島山西產5500 卡動力煤價格均值約580 元/噸,其中Q1-Q4 均價依次約為560 元/噸、520 元/噸、575元/噸、650 元/噸。2021 年初煤價突破千元大關,這意味著煤價在2020 年從階段性低點到歷史的*高點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,2020 年4-5 月煤價經歷了煤礦高負荷+傳統淡季+極端的悲觀情緒的極端過剩情形的考驗,進而驗明了煤價的低點,進入12 月又遇到進口受限+冷冬+工業需求超預期多因疊加造成的供不應求,也側面證實了煤礦產能并無明顯過剩,只是階段性存在供需寬松而已。進入2021 年,我們預計2021 年原煤產量增速中樞為4%;需求端,按照0.6 的電力彈性消費系數計算,萬得一致預期的GDP 增速為8.8%,對應用電增速為5%,推算火電增速為5%,即供需關系向著改善的方向運行,我們上調此前2021 年590 元/噸的秦港價格中樞預期至620 元/噸。
投資建議:2020Q4 煤價在供需偏緊格局下大幅上漲并向上突破1000 元/噸,漲幅遠超預期,我們將2020-2022 年盈利預測從142 億元、99 億元和104 億元上調至147 億元、129 億元和136 億元,公司過往PE(TTM)圍繞8 倍波動,但考慮到其龍頭地位+煤炭業務的高壁壘特征,按照周期股普遍的估值水平10 倍市盈率計算,2022 年業績對應1360 億元市值,再加回持有1.9 億股隆基股份截至1 月21 日214 億市值,此外公司賬上截至2020Q3 還有約290 億現金,目標市值為1864 億元,對應目標價上調為18.64 元/股,維持“強推”
評級。
風險提示:電力需求不及預期,煤炭產能投放速度超預期。
本文轉載自見能源之新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