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技術準備
(1)學習設計圖紙,充分領會設計意圖,做好圖紙會審。
(2)在施工前,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并報審,并繪制具體加固部位細部大樣圖。
(3)現場攪拌混凝土應委托具有試驗資質的試驗室提供配合比,并根據現場材料的含水率調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;使用預拌混凝土時,應向生產廠家提出所用混凝土的技術要求。
(4)施工前,做好試塊的留置計劃和制作準備工作。
(5)混凝土施工時,應有開盤鑒定和混凝土澆筑申請書。
(6)根據施工現場的狀況,繪制被加固構件“卸荷”的支撐圖紙,確保構件施工時的安全。
2.材料準備
混凝土、鋼筋、焊接材料、錨栓、植筋用膠粘劑、混凝土界面劑、混凝土保護層墊塊等。
3.主要機具
(1)機械設備:灌漿設備、混凝土攪拌、上料設備、插入式振動器或平板振動器、電動砂輪機、焊機等。
(2)主要工具:砂輪、手錘、鋼尺、經緯儀、水準儀、塔尺、扳手、撬棍、鋼絲刷、手套等。
4.作業條件
(1)根據設計和施工組織計劃安排,卸除或部分卸除被加固構件上的荷載。
(2)完成模板體系的技術復核,檢查并清理模板內殘留雜物,用水沖洗。
(3)澆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,并經檢查合格。
(4)水泥、砂、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有關標準要求;根據設計對混凝土強度等級、耐久性和工作性等的要求,同時符合現行行業標準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》( JGJ 55 )、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,完成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設計,并已下達通知單。
(5)混凝土攪拌機、振動器等機具經檢查、維修和試運轉。計量器具已定期校核。
(6)檢查施工電源、線路。
工長已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,混凝土澆筑申請書已被批準。
(7)澆筑混凝土前,應對以下項目按隱蔽工程要求進行驗收:
1)結構的尺寸偏差;
2)界面處理;
3)新增鋼筋的品種、規格、數量和位置;
4)新增鋼筋與原構件的連接構造;
5)植筋和焊接的質量;
6)預埋件的規格、位置。